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80节
   
   
   
   
	  因此,这么多年积累,分家只给李贤东5吊建房钱,折合牲畜家什只分给李贤东2吊。众人一听,便知道这是虚报家中存银,不想分给李贤东一家的了。
  一时之间,第一次得知这等分家内情的众人都有点惊了,惊之后又微微有点悟。看李生礼等人的目光都带着不对。
  果然是有后娘便有后爹啊!
  “不对啊。”李小寒苦恼的说,“就算分家的时候只剩下那么些钱,割杜仲的时候祖父你没有赚到钱吗?”
  那时候杜仲多疯狂啊,一棵树的皮差不多2吊钱呢,更别说后来炒制之后更值钱了。
  众人的目光更加意味深长了,这次平山村有十三个人买牛,大部分人的买牛钱,都是因杜仲而来的。杜仲能赚多少钱,大家心里清楚明白这呢。
  李生礼和身后李贤南、李贤西的脸色已经十分尴尬。
  “莫不是才荣哥读书花费太高了?”李小寒猜测到,脸上十分忧虑,眼里却一片嘲讽。
  能想出这等主意压她爹的,应该不是好面子的祖父,而是这个一直隐藏在后面悄悄得利却一点浑水都不沾的堂哥罢了,“去朱秀才处读书花费那么高啊,那以后怎么办?”
  最好传到朱秀才处去,让朱秀才知道李才荣背后说他收费超高,恼了干脆把李才荣踢走。
  显然李才荣也想到这一层了,不得不站出来解释道,“没有的事,师父学费并不贵,对我也十分好。”
  那家中银钱何处去了?
  李小寒和众人目光都透着疑问。
  李贤南见自己儿子受到众人诘问,心急之下站出来说,“都存着呢,只不过是怕有其他需要用钱的地方,便没有动用。”
  “哦。是啊,快要到童试了,才荣哥要准备今年的钱吧,毕竟去朱秀才处读书,就没办法跟族里一起了。”李小寒恍然大悟状。
  不等李才荣等人反应过来,又继续说,“才荣哥,你可得好好努力啊。你看,为了你读书,祖父这么大年纪了,连牛都舍不得买,春耕还要亲自下地;连我爹这个长子,也都分出来,这村里谁家分长子的呀,都是为了你,我们大家都知道的。我爹他孝顺,祖父说什么便是什么,可是才荣堂哥你千万要记住祖父为你付出多少啊。大家都说你聪明,你今年,有没有把握?”
  前世考试的时候,学校可是千叮咛万嘱咐,千万不要给考生太大压力的呢。高考前,家长们那是小心翼翼不敢提什么成绩。
  李小寒偏偏要反着来,直接给李才荣添加压力。
  让你背着这个道德包袱一辈子。
  “是呀,这去朱秀才处读书花费大,你祖父分长子心里苦,才荣你一定要争气啊。”村人纷纷劝说道。
  以己度人,这分长子多难啊,割肉一样,村人纷纷觉得这付出大了,没考中真的不行。
  连李生礼都恍恍惚这么觉得的,如果不是为了才荣读书,自己何必把长子分了,名声不好听,家里活计也没人做了,自己一把年纪了还得亲自下田。
  一时之间,望向李才荣的眼里都带着急切:所以才荣一定要考中啊,起码得考中秀才,不然他分家就是一个笑话。
  李才荣脸都绿了,又想到过年的时候,自己拿太孙起头,李小寒拿定王来堵自己,堵得自己憋了一口气,还得劝家里人不要说出去。
  到底是为什么想不开,还要再招惹李小寒?
  这下分家是因为自己,这个事实算是被钉在墙上,取不下来了。
  李小寒却没有因此而放过李才荣,继续说道,“其实除了祖父,才荣哥你不要忘记三叔一家。虽然他不说话,但是你看兰花妹妹整日在房里织布挣钱,三婶娘怀着大肚子在干活,三叔更是毫无怨言的供着你读书咧。虽然是亲叔叔,但多少人能做到这种程度,才荣哥,三叔都是为了你啊。”
  “可不是,才荣啊,叔都是为了你啊。”李贤西这是在一旁大声说道,语带激动。
  终于有人看到他的付出了,尤其大哥分出去之后,多了多少活计啊。
  他可不像大哥这么傻,傻乎乎的死命干,结果被随便打发分家了。他可要分上一杯羹的。
  李小寒差点忍不住笑出声,幸亏凭着强大的定力忍住了,“可不是,才荣哥你以后可得好好孝敬三叔,这可是亲亲的三叔啊。 ”
  不过是中了一个秀才嘛。老话说,穷秀才,富举人,让李才荣到时候养着祖父祖母亲爹亲娘,还有拖着三叔一家几口,拖飞机看你能不能拖的起。
  尤其现在可没有他爹前世去深山采人参后来被昧下的那笔钱,贫贱夫妻都百事哀了,何况只是叔侄,到时候幻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对比,看看还能不能维持相亲相爱一家人的错觉吧。
  一旁的李贤西只觉得从来没有人像今天侄女一样了解自己,说到自己心里去了,还假谦虚道,“唉,都是亲叔侄,说什么孝敬,才荣能记住我就成。”
  只把李才荣憋屈到,脸从绿变白。三叔一家人他不知道,付出一分想要十分的主。
  这时又有那辈份高的老人苦口婆心的说,“贤南啊,你大哥分家了,以后你就是担长子责了。你得立起来啊,家里老老小小都靠着你呢。”
  “是呀,长子不好当的,顶门立户的事那是看起来风光,责任大着呢。当年你哥做得不错,你还是差几分,得继续学。”
  “是呀,你爹年纪也不小了,你就多做了,长子得这样。看你哥,分家之后马上就立起来,这才是当家人的能力。你不能再想着靠你哥了,你得自己立起来。”
  “还有才荣,不是我说,还是有点死读书了,得跟信和学学。信和就很不错。”
  “对对对,得信和这样,一边攻读,一边也不耽误家里正事,我家娃说,信和教得好咧。”
  “可不是,祖宗遗训再没有错的,量力而行,量力而行!”
  这下子,李生礼、李贤南、李才荣的脸齐齐变得惨白,只敢低着头低声应是。
  敢拿道德压迫的人,就要做好被反噬的准备。
  李小寒心里勾起一丝冷笑,发出最后一击,“唉,可惜我爹分家出来了。”
  目的已经达到了,李小寒把自己一家摘出来,不趟这浑水。
  再哭一哭自己家的不容易,不是不想帮忙,是实在能力有限,“我力气小,干不得重活,我娘身子弱,仁和堂的张大夫说她以往被掏空得厉害,得好好补一补,全家的活计都落我爹头上。幸亏家里买了牛,不然春耕都不知道咋整。”
  “可不是,春耕没有几个壮劳力可不行,一个人,是难了点。”村人纷纷应道。
  分家分了那么些点钱,张地主家的地得重新翻过这件事已经传得村里大家都知道了,众人想到杜仲、想到棉花梳、想到如今这牛,一时之间,纷纷道,“贤东,莫急,等我把家里地整好了,我到你地里帮你。”
  “对,对,咱们搭把手,这活计耽误不了。”众人纷纷说道。
  好了,李贤东自己一个人,活计都忙不过了,谁再想借他的牛,那真是太过分了。
  眼角余光看到祖父一家,除三叔略兴奋外,其余已经脸色灰败的退出人群。
  李小寒摸摸牛犊子:你保住了,开心不。
  牛犊子轻轻靠着李小寒的手,轻轻哞一声。
  “哎呦,这是饿了吧。正长着身体呢,又走了这么远的路,牛犊子可不都饿了。”有人便说道。
  “是了,是了,都饿了,一路上,草没长几根呢,得回去伺候牛。”有那心急的便说道,临了不忘说一句,“贤东啊,你要真忙不过了,出声啊,咱们再怎么样都能抽出人给你搭把手。”
  “是,是,是这个理。今天多得你通知大家,不然大家都买不了这牛。”
  李贤东憨憨一笑,他又不是真傻,刚刚的交锋慢慢的也就回过味来了,只笑道,“哎。谢谢大家。”
  “走了,回家了。”李小寒轻轻牵起牛绳子。
  这一声通知值了,能让青帮飞马回来报信,能迅速摸清牛政的相关信息,自己一家在村人眼里地位便更高一层。
  只要自己够强大,周围人都会逐渐围绕自己身旁,维护强者的利益就是维护每一个人的利益。
  无非是借宗族之力打击李才荣,自己一家可不是当初随便捏的样子。
  名声在这个世道何等重要,只要他李才荣长点脑子,还想在科举一路走下去,就不敢再轻易来招惹自己。
  李小寒笑着拍拍牛头,说不定以后老宅一家还得避开着自己走呢,毕竟自己已经证明自己不好惹。还消灭了一个以后隐患呢,谢谢你你啊,大眼睛。
  “爹,我们家的牛就叫大眼睛吧,你看它眼睛多灵,好像能听懂人话似得。”
  “可不是,这眼睛就是好看,以后就叫大眼睛了。”王氏笑着附和道。
  “成。我当初就是看中它机灵呢。”李贤东高兴的说。
  一家三口高兴的回到家,王氏已经把饭菜都备好了,只等着热一热便可以吃。
  “我先把大眼睛牵到后院,给它备点草料。”李贤东倒不觉得自己十分饿,只想着莫把牛饿着了。
  “成,你去吧。”王氏回到,“待会喊你吃饭。”
  两刻钟后,饭菜准备好了,城里买的新鲜肉也放好了,只等着晚上再做。
  忙活了一个早上,又动手又动口的,李小寒自觉体力脑力消耗都十分大,吃的极其欢快。
  “来,吃一个这个蒸肉。”王氏给李小寒夹一块蒸肉,她女儿可真厉害啊。
  李家的蒸肉经过多次改良,现在是精选三层五花肉,炸得金黄,然后要吃的时候切成薄片,下面垫着干菜放到碗里蒸,酱料现在也不多放了,把肉蒸得颤颤巍巍的,炸过的表皮带着韧劲,肥肉一抿就烂,瘦肉浸透了肉的油气半点不柴,越嚼越香,深受李家人喜欢。
  尤其正在长身体的李小寒,送饭一人能干小半碗。
  “嗯,娘你们也吃。”李小寒说道。
  王氏和李贤东都是埋头实干而不善言辞的人,几十年的经历,性格已经是这样了。但是他们又不傻,心里自己想得明白,尤其分家之后,很多事情更是看清楚了。
  说起来,应该感谢当初那一场分家,算是浴火重生了。
  吃完饭,李贤东放下碗筷,“我去给大眼睛建一个牛棚,这天气还是冷的,得挡着风。莫委屈了大眼睛。”
  忙自己家的活,浑身都是劲头和冲劲。
  “嗯,爹你去吧。”李小寒说道,“我去把杜仲和番椒种子挑拣出来,得选好的种子准备大批量浸泡育种了。”
  “嗯,我先把你的薄衣服赶出来再帮你,就差最后收边。”王氏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道,“你长得快,往年的衣服不合穿了。春耕的时候就没有空了,先提前预备好。”
  “不急,娘慢慢来。”李小寒说道。
  “我知道。”王氏嘴上应是,心里却不以为然,她女儿这么聪明,又能挣钱,怎么能穿得破破烂烂的。
  这么娇嫩的花骨朵一样的姑娘,就应该穿得漂漂亮亮才对。
  一家人,各自忙去自不提。
  ***
  二月二十八,春分,天气彻底转暖,春风吹,万物生。
  李小寒家的杜仲种子,已经放到微微温的水中浸泡了三天,每天换一次水,现在种子已经肉眼可见的膨胀起来。
  此刻李小寒正站在自己家的井台旁,把泡着杜仲种子的木盘里面的水倒干净,然后向着周边围绕过来的族人解释道,“大家看看,这个杜仲种子,浸泡膨胀到这种程度,就是已经吸满水分,即将破芽而出的状态了。”
  周边围着的村人纷纷探头过来看,那眼神,恨不得把杜仲种的状态刻在眼里。
  没办法,他们这些老农去年秋冬试过了,按老方法,那杜仲种子发芽率太低了,即使发芽了,苗也弱,一个冬天过去,全灭了。
  只剩下李小寒家的杜仲种越过了这个冬天,现在在后院的菜地长得壮实着呢。他们翻开稻草看过了,不得不服。
  因此,此刻都认真盯着看呢。有些人还反省说,“怪不得,我去年只浸泡了一夜,那种子还没吸够水呢。”
  “我跟你刚刚相反,我看这种子它不吸水,我泡久了,估摸里面烂了。”另一个人苦笑着接话道。
  杜仲种子因为有杜仲胶质的缘故,的确是不太好掌握泡发的时间,李小寒递给大家一小把种子,“大家传着看一看啊,我三天前跟大家说要放水泡发,一天换一次水,如果自己家里种子是这个状态,差不多就可以了。”
  “哎,哎,我家的差不多了,我时时看着呢。”一个接过种子的族人惊喜的说。
  “哎哎,那你给我看看,把那种子给我看看。”
  先前接过种子的人便递给其他人,一把种子,分散开来,每个人看一遍,最后传回来给李小寒,李小寒也不跟原来的种子混在一起,这么多人手经过了,说不定有细菌了。
  “大家看着哈,种子到这个程度,大家轻轻搓一搓,一定要轻轻的,把这个种皮破坏了,但是不能太用力,用力就容易破坏种胚了。”李小寒一边说,一边搓出一个种子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