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国小鲜(科举) 第169节
   
   
   
   
	  而且听这个意思,动静还不小,还想派专业的工匠团队过去。
  过去干嘛?
  治国如治家,其实两国磋商谈判,细节处跟左邻右舍讨价还价没什么本质区别。
  无非就是你想要,但我不想给,越深入越不体面。
  王焕毕竟年轻,城府不深,一开始还没回过味儿来,眼见同行众长者俱都凝重起来,也隐约意识到不妥。
  可具体哪里不妥,他没想明白。
  高丽想要支持,大禄给人给物,还打算派教师前来,这不是很好么?
  然后就听旁边的同伴试探着开口,“贵国一番好意,高丽感激涕零,只是这书院耗费巨大,就不必了吧?”
  王芝等人也跟着附和,“是啊是啊……”
  “贱民愚昧,不堪教化……”
  什么无需担忧,听了之后更担忧了!
  “高丽多山林,多河流,造得起船,劈得起枪,怎么,如今竟连盖一座屋子的木头都没有了么?”
  毫无征兆的,一直笑盈盈的秦放鹤突然翻脸,一把将酒杯顿在桌上,酒浆四溅,“历年贵国但有所求,我朝无有不应,年年要年年给,可这么多年过去,送过去的银钱都做了什么?竟毫无进展!如今我朝天子陛下体恤民生疾苦,欲要根治,尔等竟推三阻四!还是说贵国并非发自真心,所以纵然我朝出人出力,冒天大风险远跨重洋,贵国也将这份真心弃之如敝履啊?”
  他翻脸如翻书,在场众人毫无准备,都被吓了一跳,瞬间鸦雀无声。
  隔壁的奏乐声还在继续,琵琶声声如珠落,咿咿呀呀的唱腔轻飘飘荡进来,如丝绕,缠得众人心口发紧。
  “大人误会了!”王芝毕竟是出使过的,一应伏低做小十分娴熟,眼见秦放鹤发怒,二话不说先认错,“贵国有意扶持,我等感激涕零,不胜欢喜,哪里会推辞呢?”
  由他带头,众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,也都跟着附和。
  秦放鹤不接茬,只是冷笑,“哦,是么?”
  “自然自然……”王芝面上陪笑,心中腹诽不已。
  这小子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呢?
  秦放鹤一点儿不怕他们翻脸。
  弱国无外交,说的就是这个,你有求于人,上门乞讨来的,腰杆子自然挺不直。
  大不了翻脸,那么日后两国交恶,纵然打起来,也情有可原吧?
  徐本看看这个,再看看那个,瞅准空子出声转圜,“哎,以和为贵,以和为贵嘛。都是为了大家好,哪里就值当的动肝火了呢?”
  他笑着看向王芝,“想必您也听过,爱之深,责之切,秦大人正是与贵国亲近,眼见这么些年生生落后于人,难免着急,这一着急……”
  王芝借坡下驴,“明白明白,我等明白。”
  徐本满意地点点头,又亲自斟酒,递给秦放鹤,“秦大人?看下官的面子,莫要生气,满饮此杯,化干戈为玉帛,这一节就这么过了吧,莫要伤了和气。”
  秦放鹤看了他一眼,勉为其难道:“既然徐大人都这么说了……”
  众人吃了一杯,秦放鹤才痛心疾首道:“便如徐大人所言,我等在此吃喝,难不成倭国那边就闲着么?来年我朝事多,一概支出俱都有限,若给倭国抢了头筹,我倒没什么,左右与我不相干,只可惜贵国,只怕又要落于人后啦!这一步赶不上,十步撵不上!长此以往,该如何是好……”
  稍后众人散了,高丽使团目送秦放鹤和徐本乘车而去,马上又凑头商议起来。
  众人都是焦头烂额,下意识找王芝拿主意,“王爷,这该如何是好?”
  有人气不过,“这大禄摆明了是要趁火打劫,什么建造书院,到时候来多少人,来什么人,还不是他们说了算?”
  什么年年要,年年给,过去几年,你们也没给多少哇!
  众人纷纷点头,却见王芝长叹一声。
  第124章 【捉虫】会面(三)
  “你我还有得选么?”
  王芝这一声长叹,直像掐住了众人的喉舌。
  一群异国来客杵在繁华的街头,看着滚滚而来的车水马龙,不禁迷茫起来。
  来之前,他们想得很好,不过是摆摆低姿态,拍点动听的马屁,然后便可满载而归,回国后荣誉加身。
  可万万没想到,如今大禄朝不吃这一套了!
  却说秦放鹤和徐本离开酒楼之后,马车在下一个路口停住。
  徐本正疑惑,就见秦猛从外面打起车帘,“大人,轿子准备好了。”
  秦放鹤嗯了声,起身下车换轿。
  “秦修撰,这,这是何意呀?”徐本这会儿才发现跟在秦放鹤身边的心腹少了一人,心中突然涌起不妙的预感。
  秦山挑起轿帘,秦放鹤端坐在里面,上半身完全被阴影笼罩了。
  “入宫,面圣,复命。”
  徐本脑袋里嗡的一声,整根脊梁骨都像被抽掉了般瘫坐在车厢内。
  那,那岂不是说,自己私下与高丽使团勾连的事要曝光了。
  这,这可如何是好?!
  他有心想要替自己分辨几句,却是汗出如浆,口不能言,没一会儿里衣就湿透了。
  完了完了,吾命休矣!
  轿帘落下,与马车擦肩而过的瞬间传来秦放鹤带着淡淡笑意的话,“徐大人今日助我良多,也算功过相抵,回家歇息吧。”
  也不知过了多久,徐本才渐渐回过神来,在脑子里把最后这句话过了一遍。
  嗯?
  那是不是说,陛下早就知道了?
  自己误打误撞,干得还不错?!
  稍后秦放鹤入宫,将宴会始末原原本本说了,天元帝点点头,又皱眉,“那个徐本……”
  在其位不谋其政,小心思倒挺多。
  秦放鹤保持中立,“不乏私心,但巧舌如簧,也颇擅长拿捏人心,可用。”
  此人不足以单挑大梁,因为很难抵挡利益诱惑,但如果有个主帅坐镇,让他敲边鼓,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  天元帝拨弄几下手串,不说好,也不说不好,“你觉得高丽使团会如何应对?”
  墙角铜香炉里的梅花香饼烧尽了,有小内侍轻手轻脚过来换上,全程没发出一点声音。
  清雅的香气渐渐散开,秦放鹤笑道:“国与国之交,便也如同人与人之交,若无所求,心中坦荡,自然不受拘束。”
  换言之,有所求,自然要受制于人。
  “高丽使团不同于倭国,北方辽贼虎视眈眈,不可能不答应,只看谁来背这口黑锅罢了。”秦放鹤云淡风轻道,“而一旦高丽主动向我朝靠拢,倭国也必然不甘人后……”
  拿下高丽,就等于间接拿下倭国,此乃一箭双雕之必然。
  当然,倭国也有可能暂时嘴硬,但这么一来,得到援助的高丽必然迎来飞速发展时期,势必成为倭国新威胁。
  倭国坚挺不了太久。
  大不了等到高丽臣服之后,由大禄为其上演一回“黑船来袭”事件。
  “……小小倭国,不足为惧。”酒宴上,金汝为对几人笑道。
  上首的卢实听了,深以为然,斜倚在软榻上,半眯着眼睛,随外头歌妓的声音打拍子。
  众人酒兴正酣,忽有一人匆匆入内,与金汝为低声耳语几句。
  “哦?”金汝为眉头一挑,示意他退下,对卢实等人道,“刚才有人看见那姓秦的小子与高丽使团从酒楼前后脚出来,这会儿入宫去了。”
  卢实眉头微簇,倒是有些诧异,“陛下竟如此信任那厮?”
  才几岁,毛都没长齐吧,竟委以重任。
  桌上另一人便道:“小阁老久不在京城,有所不知,那小子年纪不大,手腕却颇老道,屡次被陛下单独留下夜谈,势头较当年的汪扶风有过之而无不及。”
  卢实听罢,手指在膝盖上点了点,看向金汝为,“你不是才同他接触过,怎么看?”
  才离开京城几年?竟冒出来这许多妖魔鬼怪!
  金汝为正色道:“滑不丢手,其思维之敏捷、应对之迅速,丝毫不逊色于你我。”
  想抓个把柄都不容易。
  顿了顿又道:“且那小子十分擅长笼络人脉,上到达官显贵,下到三教九流,竟没有说不上话的。太学之中就不说了,便是翰林院中那个杠子头隋青竹,如今竟也有说有笑的……哦,对了,还有孔家那个探花,跟他一唱一和,十分棘手。”
  还有一个赵沛,他都没好意思说。
  反正已经调到大理寺去了,暂时与他们不相干。
  卢实不爱听这些,微微有些不悦,“人人都喜欢他,他竟是个神仙不成!”
  一个汪扶风就够叫人讨厌了,如今又冒出来个什么秦放鹤。
  那起子人专跟自己作对。
  话音刚落,就有人笑道:“那倒也不尽然……”
  便是银子,也有人讨厌,更何况人乎?
  同一时间,高丽使馆。
  使团成员各自闭门歇息,有人悄悄来到王焕的房间,“殿下,您对今天的事,有何感想?”
  王焕叹道:“这让我不禁想起大禄民间一句俗语,请神容易送神难。”
  那位六元公看上去斯文俊秀,不曾想内核如此尖锐。说是帮着开化,但他也非无知孩童,许多人一旦来了,可就不那么容易送走了。
  他的心腹听了,既欣慰又无奈。
  真要论起来,人家趁机提条件也很正常,但关键就在于高丽的地理位置太过特殊。
  要说大禄朝一点儿歪心思没有,打死他们都不信。
  他们这趟来,本为求援,北拒强辽,可千万别躲开豺狼,迎入虎豹。
  他忧心忡忡,“殿下,引狼入室,非同儿戏,此事处理不好,只怕便是千古罪人。”